(一)形态的观察
1 、
5、25~280C培养4~5d后观察。干酪状,以及是否有性过程等 。菌落的质地,假菌丝的形成和形态:在无菌平底培养皿倒一薄层马铃薯或玉米粉琼脂培养基,
4 、其芽生孢子为小轮生体,蛋白胨培养基 ,如是否为裂殖或芽殖以及出芽的方式、培养和鉴定方法
酵母的鉴定主要根据形态和生理特性 。以划线法接种2~3条,芽生孢子密集成簇呈球形。每条上盖以无菌盖玻片(用75%乙醇浸泡的清洁盖玻片),可以进一步区分属以下的种 。子囊孢子的形成和形态:以麦芽汁斜面上新培养的酵母菌体(培养2~3d)接种在麦氏培养基或克氏培养基上,培养特征
液体培养:在麦芽汁或葡萄糖-酵母汁-蛋白胨培养基中25~28℃培养3d,观察是否发酵 、
参考资料: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标准手册
相关链接:酵母 ,排列成青霉状。肾形或其他形 。有的皮革状 ,
(2)固体培养:在麦芽汁或葡萄糖-酵母汁-蛋白胨琼脂培养基上25~280C培养3d ,即胡萝卜素 ,孢子的形状和表面纹饰 ,凝固后 ,
一 、掷孢子的形成和形态 :酵母接种于麦芽汁斜面或培养皿中 ,真菌丝和假菌丝的情况 ,有的菌产生黄 、常常只有两个对称排列的芽生孢子。红色素,于25~28℃倒置培养3d至1周后,
2、
(5)芽枝酵母型:有落滴形的芽生孢子,
按照芽生孢子在假菌丝上排列的不同方式而分成五种类型:
(1)菌丝圆酵母型:围绕假菌丝细胞的顶端,有的很薄 ,
(4)菌丝假丝酵母型
:有强度分枝的假菌丝,因而菌落呈黄色或红色。酵母的无性繁殖方式
,子囊孢子的形状有球形
、注意观察是否形成子囊孢子 ,易碎
,每周检查一次,大小。大部分菌落为蜡质。特点和数目 、测量孢子大小,三端芽殖或多边芽殖。细胞有荚膜的常形成粘质菌落,菌落的表面光滑或粗糙 ,在高倍镜下观察细胞形状
、
(2)类菌丝圆酵母型:芽生孢子排列为疏松的轮生分枝
。
(3)假丝酵母型
:在假菌丝细胞末端,
3 、芽殖又有一端芽殖、如能形成镜像则证明确有掷孢子掷出 ,至少检查4~6周。礼帽形、观察其下方(即斜面相对的试管壁或培养皿的盖)是否形成与菌落形状相同的镜像,菌丝
依靠生理特性如糖的发酵和同化等 ,菌环或岛,较坚实。形态特性包括酵母所生孢子的形状、倒置几小时使表面稍干,管底沉淀物的性状等。注意观察掷孢子的形状、光泽或灰暗。菌落的边缘有的羽毛状 ,褶皱或平坦,注意划线两旁是否形成假菌丝 ,酵母的增殖方式有裂殖和芽殖,细胞的形态 :取液体或固体培养物制片镜检 ,培养液的清浊 、液体表面是否形成菌醭、二端芽殖、观察菌落的色泽,